如果你在春天來到緣道觀音廟,


將可看到在群山環繞下的一片綠意.


寺廟入口中間是車行坡道.


右側是人行步道.


步道的2旁種植了2排松樹.


松林間的步道如下圖.



這是車行坡道.


車道與步道之間.



寺廟中種植了多種的植物.


植物依照不同季節會呈現出不同樣貌.


整個廟區很大部分都是山坡.



這是步道左側旁的小徑.


步道左邊的水池.


水池上方有個人工流瀑.

車道右邊的山坡搭建了許多木造平台.


平台的區域是露天的餐飲區.


等等會有更多圖片.


整個寺廟綠化的像個公園.

春天的杜鵑花開放著.

寺廟內禁帶食物.


但是餐飲區這邊有賣些飲食.


一切都在綠意當中.


這裡呈現出很自然的風貌.


你也想在這用餐嗎?


平台區最上方有一尊臥佛.



下了坡道就可以見到寺廟主體建物.


寺廟採取的是日式風格.


木造的結構與外牆.


大門入口右前方的鐘.


敲一下鐘聲迴盪整個山谷



寺廟右側的屋簷,


屋簷下是潔淨的長廊.


寺廟右下方看上去世如此風貌.


寺廟全貌,庭園中一共有33尊菩薩.


寺廟後方的山坡.


近傍晚的時刻



魚池中碩大的錦鯉魚



成群的悠遊



水池旁的小花



廊前的楓樹


長廊



春天茂密的楓樹



嫩綠的楓葉



黃昏時刻的鐘,


好像去過幾次都沒聽到有人撞鐘.



夕照屋簷


拉遠一點看看院中景色



精緻的雕像



千手觀音側寫



出入口的長階梯



下次再數一數有幾階


傍晚時分的入口大門



來看看庭園中的各尊菩薩石雕



自性圓覺觀音



成就護法觀音


 


 



成就淨土觀音


 



地藏菩薩



吉祥如意觀音


功德圓滿觀音


文殊菩薩


不可思議觀音


大日普照觀音


千手觀音


三德圓滿觀音


十心無量觀音


歡喜念佛觀音


禪定法界觀音


龍門送子觀音


慧明般若觀音


精進菩提觀音


福壽長達觀音


頓入實像觀音


渡盡苦厄觀音


普賢菩薩


普渡眾生觀音


清靜蓮華觀音


得大自在觀音


苦行精進觀音


長樂我淨觀音


金剛智慧觀音


法門無量觀音


法身常在觀音


究竟自在觀音


妙緣解脫觀音


佛光普照觀音


賈斯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台北市趴趴造來到了位於中山北路三段181號的台北市立美術館.


喜歡藝術美術的朋友們對於台北市立美術館(北美館)一定不陌生,


北美館不斷的安排各式各樣藝文的展出.


北美館週邊也是常有人在拍照.


在這跟大家分享一下我所見到的北美館.


館內是禁止拍攝的,


所以你只能拿相機在館外活動.


下圖是北美館旁中山北路的行道樹.


注意到路旁的信箱了嗎??


館內1F大廳有小商店,


你可以在那挑選喜愛的明信片,


現場寫一寫;出來時拿到這裡來投遞.


寄給遠方的親友們.




美術館旁有個很大的公園(中山美術公園),


這是公園的大樹,


那天雲很多,陰陰的,

這是館內停車場旁的人行道,


北美館備有停車場,


空間還不小,


對於開車來的朋友還算滿方便的.

下圖是美術館周邊一景,


周邊的空間陳列著一些雕塑作品,


畫面中看到遠方的建築物就是圓山大飯店.


想必大家對於這中國宮殿式建築風格的屋頂一定不陌生.


上圖是以前拍的,下圖是最近拍的


在雕像的背後,


原本遮住後方圓山大飯店的樹木經過修剪.


使得圓山大飯店得以露出整個屋頂.


這是美術館正門左側面的一景.



北美館在入夜後點亮了燈光.


館內蘊含著美的氛圍似乎透過光線四溢而出.


特別喜歡這感覺.


於是拿著相機繞著美術館周圍又拍了些照片.



在不同的角度去看北美館,


你會有不同的感受.



下圖是以前拍的,


注意看到那排階梯,


在館方不斷進步下,


現在已經增設無障礙空間的坡道.


階梯的內側已經改成輪椅可以上的去的坡道.


坡道的護欄是採用不銹鋼+壓克力玻璃.


設計上不失美感.(改天有機會去再補照片)



接著是在停車場內取的景.


館內燈光透過玻璃呈現出不同的顏色.



接下來我們看到停車場入口角度拍攝的畫面,


前方樹木的葉子掉落後,


呈現出蒼勁的感覺.



在北美館大門左側也拍了一張.



後面連著3張是美術館旁人行道的景觀,



是不是覺得這樣的人行道有幫美術館加分呢?


生活中有很多景物是被忽略的.


也許你曾經路過這裡,


或許是匆匆路過才沒發現這些美好的角落.


下次經過時,不彷停下腳步看一下,


看完這麼多美術館周邊的景色,


你是否會好奇這座造型特殊的建築物裡頭的展出?


在此鼓勵大家能撥空參觀展覽.


下面這張是把整座美術館當作藝術創作.


畫面中看到密密麻麻的黑點都是一個個的腳印.



美術館是一座4層樓的建築物.


分別是B1,1F,2F,3F.


下面連結的網址是美術館各樓層的平面圖.


http://www.tfam.museum/01_Visit/Default.aspx?PKID=4


對了,館內雖然規定禁止拍照,但是B1中庭除外.


說到美術館的B1就一定要提到一件事,


館方每週六夜晚都會安排音樂表演.


而且會不斷變換表演團體.


像畫面中的薩克斯風手叫吳柏毅,


他是一位視障音樂家.


還組了個樂團喔.^^


在每個週末夜,


這裡除了平常的展覽之外,


還可以聽到動人的音樂.


而這些週末夜的音樂表演是不收費的,


完全採自由入座.


這樣欣賞藝術與音樂的好的環境,


請大家一定要多多推薦給親朋好友.


北美館開放時間:
週二~週日上午9:30至下午17:30,
週一休館
夜間開放時段:週六17:30至20:30免票參觀。


要知道更多台北市立美術館的資訊可以進入北美館官網.


北美館首頁連結網址如下:


http://www.tfam.museum/Index.aspx



說到了北美館,那麼再北美館一旁的台北故事館也是要介紹一下.


在北美館北側靠近中山北路與基隆河旁的台北故事館,


台北故事館以說故事的方式規劃,


一樓入口處右側兩房作為展 覽與舉辦講座用途,不經營商業活動;


左側一間小房,則提供國內文 化人士展出作品使用;


一樓入口處的迴廊,長期作為展示圓山別莊本 身的歷史用途;


餐飲與動態活動,擬在戶外舉行.


<<台北故事館簡介>>,原名為圓山別莊,建於西元一九一四年,原是大稻埕茶商陳朝駿的休閒別館,兼作招待國外貴賓訪客用途;建築風格為英國都鐸樣式建造,別具風格,曾稱為「台灣百景之最」,因為當年周圍風景如畫,商賈們只要從大稻埕碼頭乘船,沿淡水河上行到別莊登岸,沿途美景盡收眼底。一樓為紅磚結構,二樓為木結構,樑柱裸露在牆外,並刻意作成樹枝狀,此為英國所謂都鐸〈Tudor〉式常用之特色。入口設半圓形門廊,中央凸出尖塔,屋頂急斜。另外,背面的樓梯也有如一座小塔,屋頂有弧形屋簷,牆身有變體的新藝術〈Art Nouveau〉拱形窗,這些都是臺灣罕見的,彌足珍貴。(本段簡介節錄自台北市民生活網)




上圖是以前拍的,下圖則是為了補充而再去拍的.


你有看到入口圍牆上的海報吧.


沒錯,這次去剛好說的是雲門的的故事.



對了,入夜後的台北故事館可是燈火通明的.



台北故事館前方有一顆楊桃樹.


院子規劃出的餐飲區,


是否也想悠閒的在這享受午後時光呢?



進了台北故事館入口,


迎面而來的就是這畫面.


這就是之前提到都鐸常用的特色.



這是台北故事館的右側.


這樣的建築風格在現今的台灣已不常見了.



大門左邊的'窗檯顯得一片綠意.



2樓真的是整個樑柱外露的.



在台北故事館的後方還有一條這樣子的小徑.



進入後我們看到的畫面是雲門的一些日常用品.



在往內有電視牆,播放著雲門的過去,


訴說的是一段段的歷史.



上2樓的樓梯轉角有一盞昏暗的燈光.


館內到處是這樣的懷舊氣氛.



這是登上屋頂的通道,


不過這階梯是禁止攀爬的.



由於館內部分的展出是有著作權.


所以能拍到的地方不多.


所以先寫到這裡了.


最後這一張登上屋頂的出口.


屋外耀眼的陽光灑在懷舊的梯子.


你如果也有去,可以仔細欣賞這經歷84年歲月的台北故事館.


裡面的地板,樓梯,牆面,欄杆,扶手,洗臉盆......


搖想當年富豪生活的感覺.


賈斯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又是一套完工的廚具在這要與大家分享,


現在比較會用部落格了,


原來可以在一篇文章放入多張照片.


當然要先感謝屋主願意讓我拍攝並在此分享.


讓我們以不同角度來看看.


圖1的特寫,可以清楚看到門板材質的特性與質感.


結晶鋼烤門片的明亮如鏡.


映照著廚房空間的折射影像.


而安裝師傅的細心也能在此看出.


筆直的消失線和平整的門片,


師傅都做了細心的微調.


吊桿上不銹鋼鍍鉻的五金配件是鉆板刀架與鍋蓋架


崁入式把手與隱藏式排油煙機.


呈現出俐落的整體搭配.


這是由落地窗外往廚房內的角度.



下圖看到上下櫃不同顏色的搭配,


都是採用結晶鋼烤.


顏色是讓屋主自行選配.


這是屋主喜歡的顏色.


從這一面可以看到水槽櫃與烘碗機的部分,


下櫃設計了2個電器櫃.


電器櫃底部裝置了滑軌,以便可以將抽拉盤拉出.


電器櫃底下有2個抽屜,右邊則是3格抽屜.


屋主希望多一點抽屜收納的需求也考慮進去了.




在上櫃的上層部分,特別設計了寬闊的上掀式櫃門.


尺寸比例上都經事先考慮.才能呈現出協調的比例.


上掀桿採用日本的五金,


除了維護比較好的品質還另外有緩降功能.


而上櫃的下層也同樣設計了具有緩降功能的上掀櫃門.


抽屜內也搭配刀叉盤來使用.


由於調味料的數量可能會有很多種類.


所以設計了圍籃式的拉籃,


要做各國料理的調味料通通收納的下.


瓦斯爐下的碗盤拉籃區分了碗架,盤架,平架的空間,


餐具清輕鬆就能排列整齊.


看一下玻璃檯面瓦斯爐的特寫.


不難看出玻璃檯面爐受大家歡迎的原因.


其熄火安全裝置更多了一份安全的保障.


排油煙機選配的是超薄隱藏式排油煙機.


超薄外觀的機體與隱藏式把手寬度幾乎相近.

由於只拍了這些照片,


其他沒拍以致於無法在此分享的部分.


希望日後若有機會補拍,


再補充上來與大家分享.


賈斯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廚具下櫃空間的配件運用,


最基本的就是以下4張圖片所示.


我們先看到抽屜.


抽屜最常搭配刀叉盤來使用.


如圖所示,


刀叉盤又有多種尺寸可選.


配合抽屜寬度.


讓各種尺寸刀叉盤搭配運用.


讓抽屜空間更整齊.



廚具下櫃空間的配件運用,


最基本的就是以下4張圖片所示.


對於廚具而言,由於水槽櫃底下有著冷熱水管與排水管;


還有諾大水槽的體積,


造成大家在水槽櫃底下使用拉籃的意願偏低.


所以如下圖所示,


瓦斯爐底下搭配起拉籃就受到歡迎多了.


圖中的拉籃是碗盤拉籃.


他是可以將碗盤直立插入放置收納的.



剛剛看到下層收納是碗盤拉籃,


接著看看這張圖,


在碗盤拉籃上層配置的是三邊籃.


由於空間夠大.


鍋子類的大型炊具就可以輕鬆收納.


而在2個大拉籃旁邊配置的則是側拉籃.


配置於瓦斯爐旁可以放置調味料類的瓶瓶罐罐.


炒菜方便輕鬆拉出來拿取調味料.


使用完畢輕鬆關起,整齊清爽.


賈斯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林媽媽家廚房的另一面揭曉,


一塊牆面內縮,剛剛好崁入冰箱.


冰箱上則是用一吊櫃修飾,


安裝時運用了一點拆組的方式,


讓櫃子剛好閃過右邊突出的門框.


同時又左右靠牆,一切都是剛剛好.




賈斯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竹紋下櫃搭配白色上櫃的系統廚具,


銀色鋁質麵包型把手.


黑色的玻璃台面瓦斯爐,


雙槽水槽可以運用於清洗時油水分離.


櫻花的隱藏式牌油煙機,


喜特麗烘碗機,


以上是林媽媽的廚具.


櫃內五金忘了拍,真是........


美中不足的是拍攝時曝光過度.


所以濛濛的.


這是廚房的這一角.


下一張介紹再看看另一面.



 


賈斯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